top of page

不焦虑、不盲从、不唠叨……解读留学生陪读家长的3节必修课之下篇

 

上期分享文章里分别讲述了陪读家长三个重要角色中第一个角色: 助手,这期说说另外两个角色。

 

角色2:垃圾桶

无偿接纳孩子的情绪垃圾

 

对于家长来说,大多数都没有留学的经历,我们只是从留学中介那里,听到过一些并不算完整的信息,从媒体网络上看到过一些完全没法判断真实性的故事……有时对于孩子们在学校遇到的一些问题,我们真的没办法给TA们一些靠谱的建议。有时我们也觉得有些许的无助,替孩子着急,而又帮不上忙,插不上手……我们的孩子,从幼儿园,到小学,再到初中高中,一路都是在“为分数论”的高压力,及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习的,一下子降落到加拿大这个陌生的国度里,遇到困难也是必然的。家长一定不要过度焦虑,因为焦虑的情绪会像病毒一样,传导给孩子的,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。

 

在加拿大,虽然没有老师的催逼,没有冷酷的排名,但是,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,完全陌生的同学和老师,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、游戏规则,往往让孩子们最初上课时都会有点摸不着头脑,有时候,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很努力地复习了,但还是没有拿到理想的分数……每当此时,心里充满了孤独、无助,与无力感,很容易让自己被坏情绪包裹的死死的,喘不过气来。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做的,就是无条件接收孩子的情绪垃圾,并进行分类处理,无论是暂时的小情绪,或是学业上遇到了困难,建议家长们都要默默记下,慢慢解决。

 

有了情绪,千万不要压抑

从小到大,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,发脾气是不好的,坏情绪是见不得人的,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《莫生气》,大多数时间,我们处理情绪的方式,是控制,是压抑。我们的孩子也大多是这样,有情绪时,往往都会选择憋在心里。情绪被压抑了,世界看似平静了。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平静。

 

压抑情绪

就等于在我们的身体里埋藏了一座火山。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情感就像是奔流在地壳之下的高温岩浆,当压力集聚到足够强大,又刚好遇到防御薄弱的地段,就会喷涌而出,造成伤害。如果被埋藏的情绪情感得不到宣泄的机会,那就会伤害我们自己的身体。就像中医理论中所说的: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”

 

 

而当孩子向我们倾诉自己的情绪的时候,我们千万不要去劝说或讲道理,或者是轻率的安慰。所有的安慰、规劝和说道理,都只是企图把情绪憋回去,这仍然是压抑情绪。

 

我们可以参考心理咨询师的作法:

他们所做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“共情式倾听”,和孩子一起感受自己的情绪,理解孩子的情绪,包容情绪,释放压力。心理学家对共情(empathy)的定义是:“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内心,去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,去思考和感觉的能力。” 我们可以想象,当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情绪被看见、被理解的时候,就像有一道温暖的阳光照射进了心田。所以,确切说,情绪不是垃圾,情绪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,它需要的只是温柔的陪伴和倾听。

 

再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做法:

 

1、别硬来

当发现孩子情绪不好,又不想表达时,千万别硬来。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,给孩子充足的私人空间,让TA自己静静。有的孩子有自我调节的能力,当心情不好时,不喜欢父母问东问西,这时父母就可以什么也不说,让孩子安静的自我调节。

 

2、别添乱

别一厢情愿地觉得孩子无缘无故地闹情绪,任何人都有不高兴地权利,孩子也一样。家长平静的接受,也一定不要让孩子的坏情绪影响到自己。

 

3、时刻准备收垃圾

当孩子终于耐不住寂寞,来找你发牢骚时,切记,大多数情况,孩子并不是想让你帮TA解决什么问题,其实只是想说一说,所以,这时候,咱们只需要耐心听,共情倾听。

让孩子感觉到你在用心听TA讲话,你理解TA。

 

4、主动和孩子说说自己的烦恼

选一个孩子心情不错的时机,或是晚饭时,或是一起散步,或是外出就餐时,和孩子说说最近自己的烦恼,让孩子给自己出出主意;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,曾遇到的一些小挫折、小插曲,而自己当时又是怎么处理的,切记,一定不要讲大道理哦。与孩子沟通,坦诚很重要。当孩子听到成年人的烦恼时,也许会主动说出自己的烦恼,也就给了我们机会,了解TA了,当孩子愿意说出来时,自然也就会释放出自己的坏情绪了。要想在第一时间帮助孩子排忧解难,靠的不仅是父母的爱心,更多的是父母的智慧,它是需要技巧和时机的,让我们慢慢修炼吧。

 

角色3:方向盘

做好孩子的幕后舵手

 

不论是留学的孩子,还是陪读的家长,从踏上异国的土地开始,就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,都将面临各自不同的挑战,都需要强大的内心去支撑自己,要坦然面对困难,并有勇气去战胜它。你可能会说,这样的鸡汤话,说起来容易,但做起来呢?可不像喝一碗汤那么享受了。没错,知易行难,就是这个道理。

 

这位陪读妈妈的经历,让我膜拜:

儿子在加拿大读高中,我就报名去读成人高中,学着和他一样的高中social(社会学)和英文阅读与写作的课程。学习过程中,我所遇到的障碍让我渐渐学会理解,也体谅儿子克服困难的各种不易,体谅完全不同教育体系中他需要的调整时间和过程。随后,我开始在college选修课程,先他一步体验大学学习,不是为了占据对他指手画脚的制高点,而是希望通过我的亲身经历,让我更明白一些北美教育体系中成长的孩子。高中和college的学习占满了我除家务以外的所有时间和精力。我也算是松开了手里那根以为能驾驭他的缰绳。让他信马由缰地跑了一段之后,他开始停下来思考并改变。对他的学习,我从强行安排,改变为交换学习体验之后的建议;对他的选择,即便我有歧义,更多是利弊分析,而不再是简单粗暴地阻挠执行。我渐渐适应着把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平等协商,而不是安排和命令。这种角色的调整几乎伴随着6年陪读的全部岁月,因为我必须面对每一天他的成长和变化。无疑,这位妈妈拥有无比强大的内心和毅力,同时也智慧地破解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矛盾,这样的陪读是我们的榜样。

 

陪读的家长中有2个极端:

 

一类,严格要求型:把国内的“虎妈鹰爸”的光荣传统全部照搬过来,被功利教育的氛围裹挟,依然给孩子报着各样的课后补习班,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托福……一个都不能少,带着孩子冲刺藤校、名校是TA们的伟大理想。谁不想培养出一个十几岁孩子就能实现父母的梦想——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孩子?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:这是谁的梦想?这又是谁的人生?

 

另一类,放任不管型:不论是主动放手,抑或是被动放权,这样的孩子看似是最幸福的,选什么课,报什么班,课后如何安排,完全自己决定,家长从不参与。

 

这样的好处是:

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度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,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与主观能动性,一旦走入正轨,孩子的前途一定是不可估量的好与优秀。但是,这样做的风险在于,家长全程零参与、零监管,很难发现孩子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自然也就不可能及时给予帮助,或提出建议,或叫停一些不好的行为与作法。

 

青春期的孩子:

他们要开始面对许多成年人的问题,比如:友谊、恋爱、志趣、独立。他们需要在健康的或者有害的行为活动中做出选择,他们需要有更强的判断力,与自我管理的能力。但有时候,他们是真的没有,或不具备那么强的自制力。所以,就需要家长的监督与引导。

 

在国内,我们习惯走捷径,做题有公式,能1步算出答案,我们一定不用2步或3步;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是没有捷径的,也没有公式可以参考。曾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:“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,给孩子犯错误的机会,就是等于加速孩子的成功。”孩子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与纠错中,成长,成熟,内心也会变得更加强大与自信。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,就是给孩子设好底线,必要时把握好方向。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,一颗具有无限潜能的种子,它的成长需要良好的土壤、阳光、水,还有用心的耕耘和施肥。我们做父母的,就是要做好园丁,用心呵护,静等花开。

 

最后,用龙应台的话结尾吧:

 

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,给你快乐。----龙应台

bottom of page